济源因工业而兴,因工业而强,是河南省重要的新兴工业城市,是亚洲最大的绿色铅锌冶炼基地、全国最大的白银生产基地和河南省重要的钢铁、能源、化工基地。全市有各类工业企业家,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12家,亿元以上企业5家。其中,豫光集团连续10年被评为中国强,济源钢铁等4家企业被评为中国制造业强,万洋集团等3家企业被评为中国民营企业强,中原特钢、清水源等4家企业在主板上市。在河南,平均每3家中国制造业强中就有一家在济源。
钢铁及深加工产业基础雄厚。济源是全省最大的优特钢生产基地和重要的机械装备生产基地,是国家火炬计划矿用机电产业基地和中国(济源)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拥有钢铁及加工企业40余家,钢铁年产能万吨,优特钢万吨,特种钢30万吨。在河南,50%以上的工业用钢来自济源。
其中,济源钢铁是中西部最大的优特钢生产企业,位居全国第5位,是国内唯一可生产φ5.5~mm规格全覆盖的棒、线材特殊钢企业,是国内品种最多、规格最全的优特钢棒线材生产基地。公司拥有国家级材料实验室、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省级技术中心,是河南省唯一重点支持建设的省级特殊钢新材料研究中心。年济钢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销售收入亿元,利税30.5亿元,上缴税金16.3亿元。
济钢拥有世界领先的设备和工艺,为戴姆勒、北汽、福田、一汽、通用、东风、吉利、奇瑞等20余家知名汽车品牌直接提供汽车专用钢和汽车零部件。年3月下线的“年产15万吨精品线材项目”使济钢成为国内生产产品等级最高、规格最全、工艺最新、装备最强的线材二次加工企业,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汽车、铁路机车、精密仪器、轴承、弹簧、钢丝绳等多个行业。
中原特钢是中国兵装集团所属的军工企业,具有“材料熔炼——锻造——热处理——机械加工”完整工艺链,现有限动芯棒、石油钻具、风机轴、铸管模、锻钢冷轧辊、液压油缸等多条专业化生产线。炼钢系统引入了世界上第一台立式两机两流大圆坯连铸机,以及从意大利、美国、德国引进的精炼炉、精锻机等高端设备。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电力、化工、船舶、冶金、机械、军工等重大装备制造业。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神龙钻具、神州机械、华新液压等机械加工企业不断壮大,一批钢产品项目纷纷落地。年产20万吨的巨力钢丝绳项目是行业门类最全、中西部地区最大的钢丝绳生产项目;年产15万吨的金五联金属制品项目引进台湾无酸洗设备,生产工艺国内领先;年产8万吨的万顺精密无缝轴承钢管项目采用国内先进的多频超声波清洗工艺,产品质量行业领先。目前,济源钢铁及深加工产业已初步形成了“锻件—基础零部件—关键零部件—专用设备—成套机械”的深加工产业链条。
除本地企业外,济源市周边公里半径内,还有安阳钢铁、舞阳钢铁、长治钢铁等8家大型钢铁企业,为钢材深加工产业的发展提供足量、优质、品种齐全的原材料。
发展平台宽广。年,济源成功获批成为全国首个全城产城融合示范区,市委、市政府扭住“产城融合”这个关键,大力推动钢铁产业转型升级。
先进钢铁材料产业园位于虎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用地0亩,总投资亿元。围绕优特钢、不锈钢延链补链,引进下游深加工产业。其中一期规划用地0亩,计划投资亿元,主要引进钢丝钢绳、轴承、紧固件等产业;二期规划用地0亩,计划投资80亿元,主要引进汽车零部件、专用设备等产业,并规划建设钢产品物流交易中心、产品检测检验中心等,打造集生产、加工、贸易于一体的综合性钢产品深加工产业园。
年以来,钢产品深加工产业园实施先进钢铁材料产业项目5个,总投资17.2亿元。年3月,中国(济源)优特钢深加工产业发展论坛的成功举办,产业园加快发展的引擎被全面点燃。全国各地客商纷至沓来,考察、选址、洽谈、签约,表现出积极的投资意愿。
目前,园区已与来自香港、江苏、浙江等地的客商签订19个意向协议。近期,年产3万吨钢丝绳及1万吨弹簧、年热处理8万吨钢及相关钢产品深加工、年产40万吨非调质钢螺栓、年产5万吨冷拔银亮材等6个项目正式启动。先进钢铁材料产业园,处处是一个延链产业迅速崛起的蓬勃景象。
专项优惠政策扶持。为助力产业发展、企业壮大,市政府专门聘请了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中国特钢企业协会、中国轴承工业协会,以及中钢集团郑州金属制品研究院等等协会院所作为济源发展顾问,并制定了专项的优惠政策。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对租赁或自建厂房的企业,待项目竣工后,根据其实际投资额度,分别给予2%—7%的后补助。在企业发展方面,前两年按企业对地方贡献的%进行资金扶持,后三年按企业对地方贡献的50%进行资金扶持。在厂房租赁方面,根据固定资产投资额大小给予2—5年的租金减免。在项目用地方面,对入驻园区的企业,免缴耕地占补平衡指标费。根据企业需求,工业用地可采取弹性出让方式。特别是在原材料供应方面,由济源钢铁根据生产规模和实际用货需求实行“一企一策”的“先使用、后结算”赊销模式。另外,政策优惠还包括项目引荐奖励、专项政策扶持和生产生活保障等,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济源市民之家
在济投资的部分企业
营商环境优良。济源将打造营商环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号工程,率先在全省启动“最多跑一次”改革;率先在全省启动“企业服务”系统,利用“互联网+”,24小时接受企业投诉,动态跟踪企业困难的解决;率先在全省启动“两不接触”服务,全程为企业代办项目各种手续。高效廉洁的服务、优良的营商环境吸引了新加坡联合钢铁、印尼力宝、富士康、中国建材、中国兵装、中国煤科、中外运等大批外来投资企业。济源市委、市政府有决心、有信心将济源打造成全国重要的钢产品深加工产业基地,特别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三名市级领导为副组长的项目服务领导小组,保证一张蓝图绘到底。
人力资源丰富。装备制造产业是济源的支柱产业,多年的产业基础为济源产业发展积累了大量经验丰富的机械加工技术人才。济源职教园区是国家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每年可为企业定向培训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富士康和重庆力帆投资济源后,职教园区先后成立了富士康机电学院、力帆汽车学院,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济源房地产市场房源充足,虎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有32万平米的廉租和公租房,济源市还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市域公交全免费,为企业员工提供舒适的住宿环境和便捷的通勤条件。
要素保障有力。济源铁路年货运吞吐量居全省第二,依托铁路口岸企业建有中兴物流园区,“两仓”封关运营,济源至连云港的铁、海联运班列融入了“郑欧班列”,产品出口中亚、欧美十分便捷。目前,济源海关新址在建,国内最大的“无车承运人”平台、内陆无水港、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正在全力推进,未来出口更加便利化。此外,济源水、电、热、气等生产要素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近年来,在经历了去产能和环境治理等洗礼后,钢产品需求激增。济源位列中原城市群产业带,辐射6省近5亿人口的消费市场。诚挚邀请各位企业家朋友到济源投资兴业、共谋发展。
扫码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lifanf.com/lfls/8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