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蒋校长
非知名铁血网创始人,五道口男子技校辍学,军品材料砖家;微胖界军宅戴表,懒癌强迫症晚期;女军迷之友(自认),战忽局临时工。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年9月9日夜,朝鲜在平壤金日成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建国73周年阅兵式,眼尖的朋友可能一下就认出来受阅方队里的摩托了,这不就是咱们在以前各地派出所经常见的警用挎子吗?
▲朝鲜建国73周年阅兵中出现的摩托
▲八十年代常见的警用摩托湘江
(长江衍生版)
这次阅兵用的摩托到底是朝鲜自产还是进口的,老蒋暂且不表。
不过,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朝鲜确实从中国引进了长江B3摩托的全套生产线技术,进行国产化后自行生产,供朝鲜人民军和警察部门使用。
提起长江,稍微上点年纪的人肯定不陌生,大家最津津乐道的就是长江忠实地保留了二战名车宝马R71的几乎全部特征。
它粗犷的线条、对置双缸、水滴形油箱、横置弹簧坐垫、平直的车把、独特的发动机排气声浪,它古典造型的细节无一不让怀旧老炮儿们心潮澎湃。
长江摩托,这种延续二战德国宝马风采的摩托,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磨砺,至今在南昌还有少量生产。
曾经有一位名叫托马斯·莫尔的德国人是如此评价长江的:“一辆黑色中国产挎斗摩托轰鸣般开过来,我那些开哈雷摩托的哥们儿都看傻了。在德国,开长江可比开哈雷要气派多了。”
其实,长江在年的时候就已经面临停产了,但是,北京使馆区的几个法国人嗅出了长江摩托的宝马痕迹,搞了个“牛蛙俱乐部”,愣是把它当作跟哈雷分庭抗礼的文化来玩。
这拨儿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主儿买不起哈雷,又嫌踏板摩托太娘炮,所以才会嗑上长江这种让人上头的老派范儿。
于是,在欧洲市场,长江重新注册品牌,并命名为BlackStar黑星,很多因商务驻华的法国人,在回国时都会带一辆长江。
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华尔街日报》的大卫·伊文斯写了一篇《解放军旧坐骑成西方人新宠》,在这篇文章的影响下,也有不少怀旧老炮儿成了这个拥有宝马血统活化石的忠实拥趸,而在日本,一辆中国产的长江售价则高达一百万日元。
很多欧美人把自己的保时捷跑车与长江并列停在车库里,因为在他们眼里,长江代表着当年的顶级时髦。
而在中国,长江代表的更多是情怀。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年轻人们通过大量二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电影,都对军用边三轮摩托车形象非常熟悉,再加上当时最受社会尊崇的解放军、公安警察才骑摩托车,于是长江在这一两代年轻人记忆中就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于是再到后来,当那些年轻人们在变成大叔大爷之后,手里也有了些闲钱,年轻时的遗憾终以圆梦,以长江为代表的挎子就开始在这个群体中重新流行开来。
▲电影《大腕》中出现的“挎子”
至于现在城市里的年轻人,则更多的是受到了长江热潮回流的影响,他们更在意的是这款老爷车带给他们的与众不同。
他们有的喜欢原汁原味。
有的想要穿越回二战的北非战场。
有的直接改成宝马M(R)75的外观。
然而,当人们在津津乐道长江老骥伏枥、梅开二度的时候,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国内摩托车之王”重庆嘉陵已经在两年前开始剥离所有摩托车业务,并把证券简称由“ST嘉陵”变更为“ST电能”,转型成为锂电生产厂家。
在此之前,嘉陵摩托曾尝试通过变卖资产扭亏为盈,将股权全部出让,但是早已无力回天。
仅仅在嘉陵卖壳一年后的年8月6日,曾经的国产摩托一哥力帆集团宣布破产。
国内两大摩企相继倒下,国内限摩城市的范围不断扩大,再加上近年国产摩托在东南亚市场的败北,摩托行业的黄金时代似乎一去不复返。
这让人不禁感叹,国产摩托还有未来吗?
01.学步(~)
在二战经典电影《虎口脱险》中,那些德国士兵驾驶着军用摩托车追逐英国飞行员的情节着实让观众捏了一把汗。
和其他军用车辆相比,摩托车重量轻速度快,能适应崎岖的地形,非常适合用来执行联络和侦察任务。
年秋,朝鲜战争爆发,志愿军急需一种机动灵活、不太受地形限制的交通工具,于是试制军用重型摩托车的任务就压到了解放军北京第六汽车制配厂身上。
在厂长程华明和工程师张世恩带领下,汽配六厂选定德国的聪达普(Zündapp)K摩托为样车,克服种种困难,用实物测绘的方法进行仿制,最后终于在年八一建军节,完成样车试制。
▲井冈山摩托车的原型车
德国ZündappK
为了纪念革命起源的“星星之火”,中央军委将这款双缸四冲程cc摩托车命名为“井冈山”。
但是,由于工厂转产和隶属关系改换等原因,这款最早的国产摩托车最终于年停产。三年多的时间,累计生产二轮摩托车辆、边三轮摩托车辆,它们中的大多数在朝鲜战场上屡建战功。
对于一个大国来说,几千辆“井冈山”摩托显然是不够的,于是在年,军委后勤部向第二机械工业部提出仿制苏联乌拉尔M72摩托,二机部四局(航空工业局)便把任务下达给了南昌洪都机械厂(负责整车)、株州湘江机械厂(负责发动机)等7家所属单位。
尽管在此之前,洪都机械厂是个飞机厂,但他们仍然跟18年前苏联同行们仿制德国宝马R71摩托那样,硬是靠拆解测绘的方法把样车给捣鼓出来了。
▲苏联乌拉尔M72摩托
年12月24日,第一辆排量为cc的摩托车正式出厂,由于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产品都是内部调拨,也没有起名和注册商标,就顺口叫摩托。
年12月,摩托要参加全国首届军工企业民用产品展览会,负责起名的二机部副总长刘鼎考虑到洪都、湘江两家主要工厂都在长江两岸,遂起名“长江”,一代经典自此唱响。
此后,长江陆续装备部队,在年十周年国庆阅兵上大放异彩,并从年起成为部队常规装备车辆。
▲通过天安门接受检阅的长江
在当时,基本只有解放军和警察才能有机会开上长江,那些威风凛凛的形象成为当时少年们魂牵梦萦的执念,而坐上长江挎斗兜个风,更成了他们儿时的最大梦想。
在当年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民用市场消费水平低下,但仍然有一些地方国营企业尝试研制中小排量摩托车供应市场,而作为民用摩托的范本则是来自捷克的一款车型。
年,国营上海自行车二厂以捷克Jawa为原型成功仿制出了“幸福”,这种以红色为主的车型,寓意火红年代的时代特征。
▲幸福摩托
与此同时,北京摩托车制造厂、洪都机械厂、济南机动脚踏车总厂也不甘落后,纷纷在仿制Jawa基础上推出了长城、东风、长江和跃进牌摩托车。
在后来的岁月里,一代神车“幸福”产量逐年大幅增长,畅销不衰,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批量的摩托车生产型号之一,与当时其他各厂的摩托一起成为那个时代挥之不去的风景。
年,济南自行车零件厂则在仿制捷克JAWA50二冲程汽油机摩托车的基础上,试制成功了一款轻型摩托车,并有意识地打出了“轻骑”商标。
因为当时恰逢国庆15周年,这款车就被命名为“轻骑15”,它采用类似自行车的脚踏启动,声音特别大,所以也被称之为“黑老鸹”。
▲“黑老鸹”轻骑15
别看“黑老鸹”造型简陋,就像在自行车上加一个两冲的发动机,但这台车在年的售价可高达元,以当年一般国家干部的收入,需要不吃不喝一年才能凭票买到。
至于“幸福”,四千元的价格更是注定了摩托车在那个年代是个无缘大众的奢侈品。
此时,由仿制起家的国产摩托,囿于高昂的成本和有限的产量,远未到达寻常百姓家。
02.崛起(~)
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立了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也吹响了军工企业“军转民”的号角。
跟当时所有的军工企业一样,原本造枪的嘉陵(时为国营四五一厂)同样面临着经营困境,于是开始探索民品生产的路子。
年2月,党委书记孙寿彭率团考察日本摩托车生产技术,从日本买了3辆本田PA50摩托,技术人员将摩托车拆解开来,克服种种困难对样车进行手工测绘、手工画图设计。
仅用几个月的时间,在年9月15日,嘉陵便成功产出第一辆CJ50型二冲程轻便摩托车。
▲嘉陵CJ50型轻便摩托车
到10月1日,嘉陵共试制出样车5辆,在国庆期间,这5辆CJ50摩托车在天安门绕场骑行引发了全国轰动,到年底前试生产的55辆摩托车更是被北京市民一抢而空。
如果说之前的“长江”和“幸福”是主要面对部队的军用品,那么嘉陵CJ50的诞生就完全是为了迎合市场和消费者而开发制造的首台民用摩托车。
CJ50的车身轻便,驾驶起来也很灵活,它的皮带传动系统在行驶过程中还会发出清脆的铃声,成为最具辨识性的标志。在当时的中国街头,一听到这种清脆的铃声,就知道是时髦的CJ50摩托车来了。
当时的CJ50售价达到上千元,几乎是普通工人工资的10倍以上,但即便如此,CJ50在年时的产销量仍然突破5万辆,这使嘉陵一举成为中国摩托车行业产销量最大的企业。
人怕出名猪怕壮,CJ50的热销引起了远隔千里的本田的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lifanf.com/lfpj/8373.html